历史事件
袁崇焕宁远大捷

袁崇焕宁远大捷

天启至崇祯年间,明朝与后金的斗争进入了激烈的状态,积弊已深的明朝在后金铁骑的践踏下,只能做垂死挣扎。不过,在这种情况下,明朝却有一位将领打了胜仗,他就是袁崇焕。袁崇焕字元素,广州府东莞县(今广东东莞)人,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中三甲第四

展开全文

袁崇焕宁远大捷角色

袁崇焕宁远大捷资料

至崇祯年间,明朝与后金的斗争进入了激烈的状态,积弊已深的明朝在后金铁骑的践踏下,只能做垂死挣扎。不过,在这种情况下,明朝却有一位将领打了胜仗,他就是袁崇焕

袁崇焕字元素,广州府东莞县(今广东东莞)人,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中三甲第四十名,赐同进士出身,授福建邵武知县。袁崇焕到邵武上任之后,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,比如为民救火、平反冤案等。虽然他身在福建,却非常关心国家大事,尤其是辽东的情况。为了有朝一日可以为辽东战事出一份力,他招募了一批壮丁进行操练,还经常跟那些与他志同道合的人谈论战事,这为他后来的军旅生涯做了初步的准备。

天启二年(1622年),袁崇焕遵照朝廷的规定,到北京接受政绩考核。在此期间,袁崇焕抽空视察了边塞,了解了辽东的形势。这时的辽东,形势越来越危急,先是抚顺、清河、开原、铁岭、辽阳、沈阳失陷,然后整个辽宁都被后金占领了。自努尔哈赤攻陷抚顺以来,明朝在辽东的总兵官总共阵亡了十四人,举国上下的官员谈敌色变。袁崇焕就是在这种严峻的局势下只身视察边塞的,从边塞回来之后,他向朝廷详细地说明了关上的形势,并上奏说:“予我军马钱谷,我一人足守此!”朝廷见他既有见识又很英勇,就破格提拔他为兵部职方司主事,命他监管关外军,不久后又升他为山东按察司佥事、山海监军。

袁崇焕赴任之后,上《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》,自请练兵选将,整械造船,以固守山海,进而慢慢收复失地。当时,山海关以外的广大地域还是漠南蒙古哈剌慎等部的领地,袁崇焕只好在关内驻军了。后来,朝廷对关外的蒙古部落实行了“抚赏”政策,以期能够与他们联合对抗后金。一些蒙古部落首领同意接受“抚赏”,于是袁崇焕就受辽东经略王在晋之命到达了山海关外的中前所(位于今辽宁绥中)。随后,王在晋又命他赶赴前屯(今辽宁绥中前屯)安置流民。袁崇焕领命之后就穿丛林、过荒野,连夜赶到了前屯,其英勇令将士们赞叹不已。王在晋见他如此英勇,越来越倚重他,题请朝廷擢升他为宁前兵备佥事。

在军事问题上,王在晋曾经主张以八里铺为山海重关,袁崇焕认为此举不妥,并将自己的见解上奏给了朝廷。朝廷派大学孙承宗亲自前往山海关视察。孙承宗经过实地考察,认为宁远(今辽宁兴城)才是山海重关,于是听从了袁宗焕的建议,还自请督师辽东。至于王在晋,则被调任为南京兵部尚书。天启三年(1623年)春,袁崇焕受孙承宗之命安抚哈刺慎各部,然后由八里铺移师到宁远,收复了二百七十里失地。次年,宁远城竣工,然后逐渐变成了关外重镇。天启五年(1625年),孙承宗因柳河之战失利,屡次被弹劾,只好请辞,辽东经略一职由兵部尚书高第接任。高第认为关外根本不可守,所以他在上任之后就力主尽撤宁锦之兵于山海关内,袁崇焕极力反对:“兵法有进无退。三城已复,安可轻撤?锦右动摇,则宁前震惊,关门亦失保障。今但择良将守之,必无他虑。”并说誓死也要坚守宁前。同年十二月,袁崇焕升任按察使,仍然主管宁前事宜。

天启六年(1626年)正月,后金兵渡辽河,部分明军望风而逃。袁崇焕听说之后,与总兵满桂、参将祖大寿、守备何可纲等人发誓死守宁远。二十三日,努尔哈赤率后金军至宁远,并自称其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必然能破城,令袁崇焕投降。袁崇焕早已探知对方只有十三万的兵力,且已发誓要死守宁远城,于是率部以火器迎战,共歼敌一万七千余人,史称宁远大捷。在这场战役中,后金将士虽然也全力抗敌,但是仍然避免不了伤亡。努尔哈赤自称:“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,征讨诸处,战无不捷,攻无不可,惟宁远一城不下。”

宁远大捷之后,袁崇焕被敕封为安边靖虏镇国大将军,次年,袁崇焕又全权掌管了关内关外的一切事宜,可谓荣耀等身。不过,立下如此大功的袁崇焕,最后却没能善终。

展开全文

事件推荐

重俊之变

李重俊为唐中宗李显第三子,在神龙二年被立为皇太子,但由于他不是韦后所生,颇受猜忌。后来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,视李重俊为眼中钉,地位更加危险。神龙三年七月,他率李多祚、李承况、独孤祎之等人,矫制发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三百余人,先杀死武三思、武崇训,并杀其党羽十余人。又派李千里分兵守宫城诸门,自己则率兵自肃章门,斩关而入,欲杀韦皇后等人。不幸被拦阻于玄武门之外,士兵临阵倒戈,斩李多祚及李承况等于楼下,余党溃散。政变失败后,带下属奔终南山而去,赵思慎率轻骑追之。最终于雩县西十余里为左右所杀。唐睿宗即位后,追赠为节愍太

重俊之变

龙门石窟开凿

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,与莫高窟、云冈石窟、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。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,之后历经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,南北长达1公里,今存有窟龛2345个,造像10万余尊,碑刻题记2800余品。其中“龙门二十品”是书法魏碑精华,褚遂良所书的“伊阙佛龛之碑”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。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,跨越朝代多,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、经济、宗教、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,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

龙门石窟开凿

云冈石窟开凿

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,石窟依山开凿,东西绵延1公里。存有主要洞窟45个,大小窟龛252个,石雕造像51000余躯,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,与敦煌莫高窟、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。道宣《绩高僧传·昙曜传》记载,昙曜「以元魏和平年(公元四六O年—四六五年),任北台昭玄统,绥辑众,妙得其一,住恒安石窟通乐寺,即魏之所造也。去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周山谷北面石崖,就而镌之,建立佛寺名曰灵岩。龛之大者,举高二十余丈,可受三千许人,面别镌像,穷诸巧

云冈石窟开凿

猜您喜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